6月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研学实践暨“探寻中华文脉”主题党日活动。本次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杜美婷、副院长王振臣和副院长温建雪带队,旨在通过全体思政教师实地研学,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提升思政育人的实效性,同时强化教师的党性教育和文化自信。

活动前,每位教师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对即将参观的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在去往北京的大巴车上,教师们纷纷分享了自己最想看到的文物以及它们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如四羊方尊、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明代金累丝楼台人物首饰等,车厢内充满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副院长温建雪充分肯定了每次教师的认真准备,展现出了极高的学习热情和敬业精神,提倡要珍惜此次研学机会,提升教师自身素养,把所学所感应用到思政课课堂教学中。

上午,教师们首先来到了圆明园遗址——大水法。在这里,副院长王振臣针对圆明园的历史以两副对联开展了现场教学,开头引出对联“圆明三园一百景,福海一湖千亩荷”,让老师们猜横批吸引教师兴趣和注意力。再以对联“阿房焦壤二世亡,圆明断壁半国殇,横批——长城永不倒”,讲述圆明园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沧桑,让教师们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邃。教师们纷纷感慨道:“王院长的讲解深入浅出,让大家对圆明园的历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站在这里,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叹息,感受到那段屈辱的历史。这让我更加明白,我们要铭记历史,讲好历史”。

杜美婷院长带领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进一步坚定了教师的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

午后,大巴车载着教师们来到了国家博物馆,进行参观研学。一件件精美文物不仅代表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在“复兴之路”展馆,副院长温建雪进行了主题讲话,强调了中华文化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性和价值。随后,教师们自由参观,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在返回天津的路上,每位教师都沉浸在一天的学习和思考中,纷纷分享着自己的感受和收获。老师们表示在这次活动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也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今后会将这次学习的成果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热爱中华文化。副院长王振臣总结说今天所探寻的中华文脉就是中国精神,他鼓励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引用中国传统诗词文化、对联等形式,坚定文化自信,打造医专品牌。
最后,杜美婷院长对本次活动的组织和安排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成功的研学实践,更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传承和党性教育活动。她表示,每位教师都展示出了非常好的纪律性和执行力及丰富的学识。本次活动不仅加深了教师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也提升了思政育人的实效性,对今后的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次“行走的思政课”研学实践暨“探寻中华文脉”主题党日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之旅,更是一次心灵洗礼。教师们走出课堂,走进历史,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提升综合素质,从而能更好地实现思政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