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专医”学术沙龙于1月13日在我校顺利召开,本次学术沙龙由我校主办,会议紧密结合职业教育发展进程,聚力打造以质谱应用技术为重点的生物医药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更好地为产业、行业发展服务。此次培训吸引了来自各院校、医院和企业的23名专家到场,共同研讨,助力质谱平台建设,探讨质谱未来发展方向。
1月13日上午,由我校张彦文校长陪同各位到场专家参观学校校史馆,并对我校历史发展、学校概况等方面进行了介绍。随后我校徐亮教授带领各位专家参观质谱平台,并对整体平台建设和实验室概况进行介绍。


学术沙龙在教师发展中心开展,张彦文校长在“专医”学术沙龙致辞,对来自高校、医院、企业质谱相关研究领域的各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张彦文校长表示,我校既往取得的各项成果及双高建设的推进均是在相关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学校的建设非常需要各位专家的建议。也通过对学校近年取得的“五个第一、五个唯一”突出业绩成果和医专教师团队的介绍,使专家深切感受我校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和我校教师吃苦耐劳、敢拼敢干的精神。同时也坦言我校在科研工作中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亟待加强,更需要依靠各位院校、行业企业专家的指导。徐亮教授再次表达对专家莅临指导的欢迎和感谢,对我校在质谱平台建设、项目推进和领域合作方面取得的成绩进行简要介绍,并浅谈自身在领域内的国际交流经历、合作意向和未来研究方向畅想。

天津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汪曣教授作为主持人简要介绍本次沙龙的交流形式,并对本次关于质谱仪器和研究方面的沙龙活动表示充分的赞许和肯定,建议我校把质谱和合作交流平台建设持续推动、保持下去。同时汪教授简要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并表示目前国产质谱仪器制造虽然指标水平已达标,但质量水平仍有待提升,需要应用方面专家共同参与,扭转劣势。

天津市药理学会理事长、天津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汤立达教授对医专的拼搏精神以及各单位领域相关专家为行业所作贡献表示赞许,并可依托协会作为平台,为大家开展相关活动提供支持。同时汤教授在简要介绍自身在新药药理研究和新药探索方面所做的工作后也表示,随着各种组学、代谢研究的深入和计算水平的提升,未来此领域研究会有更好的发展,包括人体衰老和疲劳缺少相关指标等,都是质谱检测未来的发展方向。

天津医科大学原统战部部长、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国伟教授和药学院院长陈雄文教授均表示对我校质谱平台建设水平的赞许,黄国伟院长就如何实现平台和实验室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出几点建议,即“开发,合作,服务”。陈雄文院长则表示发展质谱对药理学研究十分重要,并以小分子代谢物监测对疾病检测诊疗的重要性和中药传统配方珍稀药材成分替换策略探索的必要性进行举例,对我校质谱平台未来发展表示期许。
天津中医药大学肖学凤教授、天津医科大学申毓军教授、南开大学王彬教授和李静教授则分别结合自身研究经历,从中药、中药药代动力学;小分子化合物、复杂天然产物、药物合成;绿色试剂应用;关键物质检测;同位素标记物开发等方面对质谱研究的应用提出自己的见解。
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主任、科教科科长李曦铭、天津市海河医院检验科主任朱彧、天津市安定医院科教科科长张宾、天津市环湖医院人事科科长骆达、天津市南开医院科教科科长张琦、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晓凤博士则从医院临床角度对质谱应用提出相关见解。包括加强基础研究转化、强化管理、如何获取研究人员可用的分析数据、某些疾病缺少客观标志物等方面。

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天津工研院市场总监迟伟、天士力研究院院长周水平、津药达仁堂研究院副院长周学海、天津金域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经理贾晓冬、威高国科质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孙伟瑜、岛津中国经理李颖、天津海泰集团经理王向华、天津信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李玉涛、天津阿尔塔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张磊主要从企业研发仪器制造和技术服务角度对质谱平台发展和行业未来趋势进行了相应的建议和探讨。

本次沙龙集合了来自高校、医院、企业质谱领域相关的专家,就目前国内质谱仪器制造、质谱研究领域、质谱技术服务和数据分析、质谱未来发展方向、合作建立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对于我校质谱平台和实验室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与进一步提升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同时也为我校科研工作的强化提供了诸多实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