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增进学生对天津历史文化的了解与认同。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150余名师生共赴千年古镇杨柳青,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本次大实践课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杜美婷带队,思政教师陈静、王华老师共同组织实施。



俗话说“先有杨柳青,后有天津卫。”为什么杨柳青一个小镇,会有如此大的能力,成为全国数一数二的版画基地呢?其实这一切都离不开一条著名的大河——京杭大运河。陈静老师从运河文化讲起,用生动的语言和精彩的故事,将杨柳青的兴衰如历史画卷般铺设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们“置身”于杨柳青的千年历史之中,感受着这座古镇的沧桑与辉煌。

1865年,中亚浩罕国的阿古柏趁乱入侵新疆,左宗棠受命收复新疆,由于当时国库空虚,军饷不足,左宗棠在杨柳青召集小商贩运送弹药等军用物资,从那时起,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天津杨柳青码头上总会聚集着一些人,他们挑着担子,带着简单的行李,开启一段长达数月、跨越八千里的长途跋涉。这就是“赶大营”的由来。大营客们不计个人安危,协饷军需为西征军后勤保障做了重要贡献,这里彰显的是天津人国难当前的大义担当、自我牺牲精神,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情感与家国情怀的写照。两位老师在杨柳青民宿博物馆录制了微课短视频。从古老的年画,悠久的历史到丰富的民俗风情,他们动情的讲述着杨柳青古镇的前世今生。如果说曾经的石家大院是以其显赫富足的身家令人赞叹,则今日之石家大院,是以刘青山张子善二人的不耻行为发人警醒。石家大院以曾经的“天津第一宅”、“华北第一家”、“津门八大家”之一而远近闻名,如今却作为陈设有“新中国反腐败第一大案展览”的廉政教育基地以警示后人,不可谓不令人唏嘘。学生们分批参观了新中国反腐败第一大案——刘青山、张子善贪污腐败的见证地。
以史为鉴,察知往来。“新中国反腐第一大案”,两声枪响,震惊全世界,敲响了廉政和反腐的第一声警钟,也让学生们深刻地领会到中国共产党对于反腐工作的坚强决心。

参观结束后,两位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研讨交流,学生们分享了自己在此次研学活动中的所见所感。23247护理班长王溪说,“通过本次实践课,深切体会到了古镇的厚重历史与独特魅力,穿梭于古街巷间,仿佛穿越时光,与历史对话。这次实践不仅让我对天津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激发了我对传承与创新的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任,让古老的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2312社区护理周智慧表示,通过这次实践课,对天津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以及廉洁自律、敢于自我革命的品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未来将更加努力学习,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医学生,为中国的发展挺膺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