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学生对天津历史文化底蕴的了解。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天津大运河文化广场成功举办了一场“行走的思政课”实践课程。学校党委书记陈振锋出席,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振臣带队,思政教师回健欣和刘娜组织实施。
本次课程内容重点结合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章节,以文化自信为切入点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提出的“四个善作善成”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天津运河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为背景讲解。

活动开始,校党委书记陈振锋为本次“行走的思政课”实践课程活动周开幕剪彩。开幕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振臣在运河文化广场“故事石碑林”中为学生们详细介绍了大运河的悠久历史、丰富文化及其独特特点。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不仅了解了大运河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还感受到了它作为文化交流的纽带所蕴含的深厚底蕴。这一环节让学生们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更激发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敬仰。

在讲解过程中,思政教师回健欣、刘娜带领本班级学生进行了接对联和猜灯谜等教学互动环节。对联、诗词的巧妙对仗和灯谜的智力挑战,让学生们充分体验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这次“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们走出教室,亲身感受到了大运河的壮丽与文化的厚重,更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丰富的知识,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创新了思政教育方式,也让学生们在实际行动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次活动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也是在思政教育方面的一次重要突破,将思政教育与实地考察相结合,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鲜活。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将更加珍惜和传承中华文化,坚定“四个自信”,同时也将更加坚定地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