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我校组织召开康养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专题研讨会

2024.09.20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康养实用人才队伍尤其是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学校高度重视,统筹谋划,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研讨康养实用人才培养培训相关工作。

康养实用人才培养是卫生健康职业院校的社会责任之一,我校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相关工作。从继续教育视角看,康养人才队伍建设不仅包括学历教育,更包括大量的非学历教育。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健康服务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特别是近年来长护险的出台,社会对于康养服务的需求从量到质均提升迅速。继续教育学院于9月18日下午组织召开康养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专题研讨会,会议邀请天津市护理学会秘书长张克森,胸科医院、环湖医院、海河医院、天津医院、安定医院护理部负责同志,天津颐鹤康护理站负责同志参会,张彦文校长、王庆副校长,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医护学院相关老师出席会议。会议由继续教育学院刘冬莹院长主持。

微信图片_20240919084921

张彦文校长代表学校对参会人员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特别是近年来学校护理专业在教学团队建设、教师能力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名师培养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张校长特别强调了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雷海潮主任在护理相关电视电话会上专门强调:要规范护理员的管理,调整护理员的数量。张彦文校长表示,在目前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趋势下,及时建立起高素质的康养人才队伍迫在眉睫,学校将结合“十五五”规划,加快培养数量充足、素质优良、服务优质的康养实用人才,也恳请大家共同为天津的康养、护理事业发展出谋划策,学校将紧紧依靠行业,在原有“天津模式”基础上,不断创新。

刘冬莹院长介绍了本次研讨会的会议背景。学校近两年承担天津市人力社保局社会评价组织工作以来,针对本市康养实用人才现况和需求开展了大量调研工作。今年长期照护师、医疗护理员的国家标准出台,希望以此为契机,找到康养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突破口,探索院校、行业协会、医院、养老机构、社会培训机构协同工作模式。

张克森秘书长详细介绍了天津市护理学会自80年代开始探索护工培训的实践经验与工作成效,提出中国的养老理念和西方不同,我们要做出自己的特色,也就工作模式、培训师资、培训教材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张秘书长表示,护理学会有丰富的专家资源,也有前期的经验,将大力支持康养人才培养的相关工作。

与会各位专家就目前健康照护、养老护理等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工作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所在单位的工作现状进行了介绍。目前康养服务从业人员存在文化程度、综合素养和技能水平偏低,难以满足专业化需求,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平不高,服务不规范、缺乏信誉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专家们也希望尽早规范开展康养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我市医疗护理、养老护理质量。针对以上问题,参会人员提出以下建议:①建立康养从业人员培训制度。开展能够适应康养服务市场需求和人员就业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力推行康养服务人员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等,扩大职业院校培养规模,加强康养服务实训基地建设。②全面提升康养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强化从业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综合素质培养,并将法律知识、职业道德、从业规范、质量意识、健康卫生等要求和心理学、营养学等方面的内容贯穿培训全过程。③健全康养服务培训标准。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开展培训,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开发全面系统、简便可行的培训课程,帮助从业者尽快掌握职业技能要求。学校和培训机构加强校企合作,增强培训实效。

王庆副校长表示,国家早在2019年就有七部委的联合发文,要求加强医疗护理员队伍建设,后续持续有相关文件推进,也开展了一些实践探索。王校长提出,各医院的支持与深度参与最重要,医疗机构从护工物业公司招标就应明确人员规格要求,可以统一组织护工边工作边学习。教材建设很关键,可以做成手册式、活页式、数字化的系列教材,适合学习者使用。学校今后也将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康养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大宣传和推动力度,提高培养质量和水平。

刘冬莹院长梳理后续计划合作开展的工作并达成一致:先聚焦一个项目:医疗护理员培训与鉴定;成立一个联盟:天津医专、护理学会、多家试点医疗卫生机构、培训机构参与;做培训课程、培训教材、案例库;建专家库、师资库、医疗护理员库;立项研究课题,构建具有推广价值的康养实用人才培养培训模式。

本次会议将为非学历教育视角的康养实用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开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