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挥先进生产力的作用,创造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深刻阐述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指明了新发展阶段激发新动能的决定力量,明确了重塑全球竞争新优势的关键着力点,为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根本方向。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视察时指出:“天津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要发挥科教资源丰富等优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从城市功能定位看,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天津被赋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使命任务;从比较优势看,天津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教力量等丰富资源;从潜力空间看,天津必须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
一 深刻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概念,在理论维度,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和重要拓展,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在实践维度,是对当下国内外经济环境的精准把握,更是对未来全球经济走势的深度考量。对于天津来说,发展新质生产力,意义尤其重大。
实现城市功能定位的政治责任。党中央高度重视天津现代化建设,擘画引领天津的发展方向。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津视察时指出,“天津的发展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进入向更高水平迈进的新阶段”,希望天津“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在“建设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上不断迈出新步伐”。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天津市的功能定位: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先进”“核心”“示范”“先行”,这些质的规定性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党中央对天津的科学定位和信任重托。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津视察时希望天津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和重要关口,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为天津把脉定向、掌舵领航,为天津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铭记嘱托,感恩奋进,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天津必须坚决扛起的政治责任。
抢抓重大机遇窗口的战略抉择。18世纪以来,三次工业革命颠覆性的科技革新,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和生活水平的大跃升。如今,世界正在经历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主要特点的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和竞争逻辑已发生巨变,呈现本土化、区域化、短链化等趋势,推动产业和经济竞争的赛场发生转移。天津经济外向度高,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正在打造我国北方地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唯有系统性重构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竞争新优势,才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历史机遇,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天津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创造了“第一条复线铁路”“第一批国产汽车”等百项第一,但在经济发展新阶段,却遇到了产业转型滞后、经济增长乏力、部分产能接近“天花板”等问题,以低生产要素成本为基础的比较优势见顶。如果简单沿用老办法,依靠大规模增加要素投入支撑发展,必将加剧重复生产和产能过剩,不仅投资效率会下降,债务杠杆会攀升,还将增大金融风险,难以从根本上缓解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点燃天津经济新引擎,必须打造更先进的新质生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对经济发展的倍增效应,走出一条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
二 切实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信心底气
勇争先、善作为,首先要“勇”,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勇争先,走在前列。在发生机制上,“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天津特有的资源禀赋、战略机遇,叠加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人才基础、创新主体、新兴产业等内在潜能正聚合释放,为催生新质生产力创造了比较优势和有利条件。
战略优势。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也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提出的第一个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作为引领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京津冀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的历史使命。主动融入、全力服务,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是天津发展的大战略、主战略。历经十年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三地“梯次联动、优势互补”的创新链、产业链正在形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地域纵深和战略空间。
平台优势。天津拥有滨海新区、自贸试验区、国家级开发区、综合保税区、滨海高新区等产业承载平台。这些平台各具特色、彼此融合,覆盖综合型、工业型、贸易型等功能类型,拥有为国家试制度、为天津谋发展的先行先试条件和政策创新优势,有利于提升城市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构建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被誉为“开出新质生产力”的天开高教科创园,开园半年入驻企业超千家,一批涉及人工智能、生态环境等领域的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加速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创服务生态圈,展现广阔发展前景。
基础优势。天津拥有产业配套基础优势和超大城市市场需求优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产业体系和应用场景。天津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雄厚,构建了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以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为重点、以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为支撑的“1+3+4”现代化产业体系,集成电路、中医药、车联网等12条重点产业链发展势头强劲。作为人口达1300多万的超大城市,天津正在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努力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优质生态产品。雄厚产业基础和有效市场需求有助于牵引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供给质量,满足多样化高端化消费需求,让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要素优势。天津拥有相对富集的科技人才、公共服务、城乡空间等资源要素优势。生产力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依靠新型劳动者带来更多颠覆式创新,把人才红利注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天津通过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发挥高等院校密集优势,建设全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推进“海河英才”行动计划,积聚了一批能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适应现代高端先进设备,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的新型劳动者。作为直辖市,天津持续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明显增强,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积聚了优质要素。
枢纽优势。天津拥有作为京津冀和三北地区海上门户、“一带一路”海陆交汇点的港口枢纽优势。天津因漕运而兴起,因制造而立市,因贸易而繁荣,因开放而走向世界,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是天津发展和融入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在新发展格局下,开放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提,产业如果没有开放性,没有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就不是现代化的。天津向内,立足京津冀、辐射“三北”;向外,连接东北亚、面向太平洋,地处两个“扇面”的交汇点,有利于汇聚全球创新要素,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产业开放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三 科学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有“勇争先”的底气,更要有“善作为”的能力,进一步把握规律、明确路径、善作善成。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天津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化对新的生产力理论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规律性认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更大决心、更足干劲、更强力度、更实举措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实施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切实履行好党中央赋予天津的新使命、新目标、新任务。
着力培育策源地,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上勇争先、善作为。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聚焦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现实需要,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整合优化创新资源,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努力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增强科技创新的高水平供给能力。积极融入国家创新战略布局,把北京科技创新优势和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结合起来,主动承接和吸纳北京的科创资源,统筹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推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分中心实体化运行,高标准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合力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育各类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围绕集成电路、高端装备、脑机交互等领域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把科技强转化为经济强、发展强。
着力布局产业链,在全面推动产业创新上勇争先、善作为。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起抓,以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为突破口,贯通“从0到1”的原始创新与“从1到N”的成果转化,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进一步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持续壮大现代服务业,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加强天开高教科创园区、海河实验室等载体平台建设,在提升策源能力、转化能力、生态服务能力上下功夫,一体化推进部署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推动产业成龙配套、成链成群,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着力提升绿色度,在推进发展方式创新上勇争先、善作为。牢固树立“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稳妥推进“双碳”工作,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推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加强重点行业节能降耗改造和资源循环利用,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建设能源革命先锋城市。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以绿色标准促进企业有序实施清洁化生产,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创建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组织实施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创新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绿色低碳产业资源,统筹绿色低碳经济和城市建设协同共进。
着力构建点火系,在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上勇争先、善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要坚持“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京津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协同和产业体系融合,推动科技创新政策与财税、金融、人才等方面政策的衔接协同。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在前沿科技领域开展国际合作,增强对国内外高端资源要素的吸引力,做强做实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
着力涵养人才库,在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上勇争先、善作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坚定不移向人才、科技、创新要新质生产力、要核心竞争力。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造就一批数字化转型人才、先进制造技术人才、先进基础工艺人才、绿色管理人才。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汇聚智力支撑、积蓄澎湃动能,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作者为天津社科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